第一节
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,
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
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
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
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。
第二节
我选择了另外的一条,天经地义,
也许更为诱人
因为它充满荆棘,需要开拓;
然而这样的路过
并未引起太大的改变。
第三节
那天清晨这两条小路一起静卧在
无人踩过的树叶丛中
哦,我把另一条路留给了明天!
明知路连着路,
我不知是否该回头。
第四节
我将轻轻叹息,叙述这一切
许多许多年以后:
林子里有两条路,我——
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
它改变了我的一生。
《未选择的路》,是美国诗人罗伯特·弗罗斯特的代表诗歌,被选在了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。
初读它时我就很喜欢这首诗歌,虽然不明其意,只觉得其中的意境丰富,韵律优美,读起来传递着优雅的音乐感。
看到过一句话:“以前学古文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会没,只是背下来了。直到长大后某一天看着某一光景,突然心里念出一句古文,这才明白,原来我学会了的。”
非常贴合心情了。“年少不懂诗中意,读懂已非再少年。”
辛弃疾才会有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的感怀。
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。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。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当年枯燥无味的鲁迅文章,一开始很是厌恶,觉得枯燥无味;现在读起来,全是童趣和少年感,也真正知道了鲁迅先生文字里血与泪的批判和呐喊之声,才知道语文教材组将全世界最好的文章呕心沥血筛选出来,优中选优,才有了我们看到的一本本人教版语文书。
你随口说出来的金句名言、举例出来的人物事迹,大多都是引用自语文课本上的。
只有这时,你才发现,我们的对美感的领悟,对思想的伸缩、对世界的初窥,都是当年那一篇篇美好的文章帮助我们塑造形成的。
如果把那段懵懂无知的天真时期比作海洋,那语文书就是一叶扁舟,载我行驶于波涛中,将我推送到真理的彼岸。
我读过最好的一本中文书籍系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语文课本教材。
很显然还有更好的。
感觉不能说教材是经典,它只是经典的集合,还可能略带改动,不过确实很多文章是当时所不能理解的。
留言板里不能留言了吗?